作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德国二季度经季调后的经济环比增速只有1.5%,低于市场预期的2%,尤其是7月份的商业景气指数意外下跌,表明德国经济依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较大冲击。不过,德国外贸在经历数月动荡后开始复苏并逐步趋稳。
经济增速低于预测
因原材料短缺造成的供应链的紧张和不断上升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给德国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3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德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恢复增长,但反弹力度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德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1.5%,市场预期为2%;同比增长9.2%。而第一季度修正后的收缩幅度扩大为2.1%,此前公布的收缩幅度为1.8%。
数据显示,7月份德国商业景气指数意外录得下跌,德国作为欧盟经济的火车头,该数据的下跌意味着欧元区经济仍旧疲软,经济复苏受到疫情反弹的影响。伊福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德国商业景气指数录得100.8,低于市场预期的102.1,也低于6月份经修正的101.7。
德国商业景气指数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对研究德国及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德国商业景气指数是通过对约9000名不同领域的德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结果编制而成。
德国7月份商业景气指数之所以小幅回落,一是因为企业初级产品极度短缺,且情况有愈发严重的态势,二是公司技术工人日益短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
由于德国企业对接下来数月的发展预期十分悲观,这可能意味着供应短缺和疫情再次反弹的担忧会对德国经济构成重压。
目前德国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势头未见缓解。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发出警告,称德国第四波疫情已经开始。7月31日,德国疾控机构公布的新增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为2400人。截至8月1日,发病率指数已升至17.5。联邦政府7月31日宣布,从8月1日起要求所有入境人士必须进行新冠检测。
供应链瓶颈掣肘
供应链瓶颈给德国经济的复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据了解,德国的许多公司由于长时间等待订购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导致部分公司被迫减产或停产。
半导体的短缺导致汽车生产商不得不暂停部分生产。如位于雷根斯堡的宝马工厂停工就是由于芯片供应不足。戴姆勒公司认为,汽车行业直到2022年都无法摆脱芯片危机。
由于隔离检疫措施,航运业也出现瓶颈问题。船运公司因集装箱短缺以及可用船只不足导致拥堵。目前,航运供应链出现的大量问题导致亚洲和美国港口的货物堆积如山。航运业内人士预计,航运业的瓶颈问题会延续至明年3月。
另外,欧洲和亚洲出现的洪灾也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加之马来西亚作为半导体行业的重要生产国,其疫情加剧加深了供应链的瓶颈问题。
德国工商大会外贸事务负责人福尔克尔·特赖尔警告称,供应链瓶颈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德国经济。德国业内人士预计,直到目前这个夏季季度结束,供应链瓶颈都会影响工业生产。
鉴于当前出现供应瓶颈,尤其是半导体,一些研究机构下调了今年德国的增长预测。德国经济专家预计,“2021年全年,德国经济的损失可能在250亿欧元左右。”
外贸复苏逐步趋稳
德国外贸业在经历数月动荡后开始复苏并逐步趋稳。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今年5月德国对外贸易数据显示,5月德国出口额1094亿欧元,同比增长36.4%;进口额971亿欧元,同比增长32.6%,顺差123亿欧元。
中国为德国的经济贸易增长出力不少。自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德国进口产品最多的国家。从德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也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新社也表示,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德国也从中受益不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319.6亿元,其中德国对华出口额达到3897.8亿元,对华进口达到3421.8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20%。
有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指出,中国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状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德国企业从中看到与其进行合作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因此中德两国的企业也正不断地发掘新的合作潜能,提高双方的往来贸易合作的质量。
中德贸易实现逆势增长不仅为两国经济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