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据国内媒体8月25日报道,近日,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制造”在欧盟的份额正在增加,“德国制造”正在下降,德国出口行业在欧盟市场也将承受着更大压力。
中国在欧盟出口显著增加
报道称,在2000年至2019年间,欧盟在中国进口商品的份额显著增加,从2000年的50.7%上升到2019年的68.2%,甚至高于同年的德国商品在欧的份额。从现实情况来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商品不仅仅是纺织品、玩具等简单商品,而是越来越复杂的工业产品,包括汽车、工程机械、列车等。
另据俄罗斯媒体8月22日报道,日前,俄罗斯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之手”——丝绸线如何变成铁路线》的文章,该文章指出,6年前中欧班列每日仅有两趟列车前往欧洲,而在2020年后,已开行的中欧班列就达到了12406列。这条新的丝绸之路,完全覆盖了经过中亚的欧亚运输走廊和跨西伯利亚的干线,也将中国和欧洲日益紧密地缝合起来。
“中国制造”赶超德国
由于中国和欧盟外贸交易的日益紧密,欧盟的其他国家产业就不得不受到挫伤。该报告显示,在2000年“中国制造”在欧盟进口的份额仅有2.6%,但在2019年就上升到9.7%。相反,“德国制造”的比例不断下降,从2005年的最高值19.0%,下降到2019年的17.0%。
早前,德国制造业在国际上也是颇有名气的,但近年来,“中国制造”的飞速发展,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是赶超德国。此外,中国对要求苛刻的高科技工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出口到欧盟的工业领域也越来越宽。IW经济学家尤尔根·马特斯表示:“德国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更是在自己的欧洲市场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日益激烈的出口竞争。”
王毅外长与欧盟外交部举行视频会议
此前,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要与中国进行对话,她说:“中国是我们所熟知的竞争者,我们应该有我们的欧中政策,我们与美国有很多共同点,但并非完全一致,这是非常明确的”。
而今年3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欧盟外交代表博雷利举行了视频会议。在针对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王毅强调中国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也是当今世界两大独立力量。双方应树立正确的相互认知,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推动中欧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中方支持欧方提升战略自主,真正独立自主发展对华关系与合作。王毅还指出,规则应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而不是搞“家规”“帮规”,以此强加于人。
欧盟想要与中国保持未来的合作,就必然要摆脱外部因素的干扰。对此,博雷利也就中欧关系和有关问题的立场表示,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客观事实,欧方无意搞制度性对抗,不认同“新冷战”和小圈子。欧方认为国际规则指的是《联合国宪章》《人权宣言》以及在联合国多边框架下制定的规则,不认同基于国内法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或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欧方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但欧方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来源:兵器杂志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