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斯图卡
为了讨好美国,立陶宛一头扎进了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台海问题;它还假装自己是“欧洲价值观”的典范,号召欧洲国家向它“学习”,但结果恐怕会让它大失所望。
据立陶宛媒体报道,该国外长兰茨贝尔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利用欧盟外长会议的机会,发表了一份外交声明,喊话欧盟与北约在对华问题上“立场一致”,并且与印太地区“相同价值观”国家协调对华政策。
立陶宛嗓门如此之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孤单”。自从它一脚踏进台海问题后,实际上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实质性帮助——虽然国务卿布林肯给立陶宛点了赞、也说了一些漂亮话,但是美国并没有就中国对立陶宛的反制措施做出任何表示:有没有用是一回事,做没做是另外一回事。
立陶宛当局这些日子上蹿下跳,既想保住跟中国的外交关系,又想维持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妄想“两头通吃”;其大使和文化参赞各种狡辩,但最后的结果还是立陶宛当局不得不在9月3日宣布召回大使,其大使米凯维切涅在隔离21天期满后直接回国。
立陶宛应该弄明白两件事:首先,中国不可能允许任何国家在台海问题上直接踩红线,即便是美国想耍手段也都小心翼翼地打擦边球;因此立陶宛别指望中国会为了这个弹丸小国,在主权问题上作出任何让步,因此它只有两条路可走:一、彻底改正错误,与中国重修于好;二、一条路走到黑,中国一定会与之断交。
其次,立陶宛也别指望能够拉拢到其他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可能在口头上表达对立陶宛的支持,但不会在行动上予以配合。立陶宛试图以“共同价值观”来绑架欧洲,但事实上欧洲国家“价值观”的“灵活性”远超外界想象。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9月2日的欧洲外长非正式会议上表示,一系列反恐战争的结果是“西方价值观的溃败”,只留下了一个教训,“民主和自由是无法输出的”。
立陶宛想用“共同价值观”来说服欧盟“拉兄弟一把”,但问题是欧盟内部其实就没有所谓的共同价值观;能谈价值观就证明出价不够高,而立陶宛在欧洲内部也是位卑言轻,老欧洲更不可能让这些国家绑架自己的外交政策。
美国自从踏上“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道路后,就已经不再被盟友们信任;但是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仍然愿意为美国火中取栗,主要还是因为它们没得选:立陶宛自苏联解体后,一头扎进西方联盟的怀抱。华盛顿试图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引起立陶宛当局的恐惧,担心被抛弃。在美国把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的背景下,立陶宛把恶化对华关系作为“投名状”,希望“吸引美国”,让自己变得“有意义”,从而不会被遗忘。
现在立陶宛的政棍们过高估计了自己在中美博弈之间的分量,在台海问题玩脱了,将自己置于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黄豆大的国家竟敢螳臂挡车,真是不自量力。接下来无论什么后果,责任都得由立陶宛当局自己承担!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