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服务器租用平台

全球热线 400-808-5836
外贸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外贸新闻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谈供应链:人为搞“转移”“脱钩”只会适得其反

2021-11-15 18:52 作者: 浏览:

  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微信公众号消息,2021年11月1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接受英国《金融时报》布鲁塞尔分社长山姆·弗莱明(Sam Fleming)和记者安迪·邦兹(Andy Bounds)专访。部分内容如下。

  FT:您刚才提到了欧盟的战略自主。欧方的一个动机是谋求实现更大的技术自主,通过增加公共补贴等方式加强半导体制造能力,美国也在这么做。某种程度上,这是寻求半导体全球供应链再平衡,使其远离亚洲,包括台湾。在半导体问题上,中国如何看待欧美的这些举措?

  张明:战略自主对欧盟来说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欧共体时候就有过讨论。近两年,它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但对其含义仍有不少争论。总体上,我们欢迎和支持欧盟推进战略自主。欧盟不是任何国家的附庸,根据自身利益和是非曲直作出独立的判断,是欧盟作为一支全球性力量和世界独立一极的应有之义。中国对欧盟政策立场几十年来一以贯之,没有发生变化。在大国里,像中国这样保持对欧政策稳定的,可能很难找到。在中欧关系方面,我们也希望欧盟能够坚持独立、客观地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

  我也注意到,一些人主张,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目标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想,这种认识和理解不免狭隘了,甚至将其绘上了保护主义色彩,是不准确的。去年疫情发生后,全球供应链受阻,医疗物资经历短缺,“芯片荒”使制造业受到冲击,集装箱、能源及大宗商品也都出现了相关问题。这引发了欧洲各国对加强本土生产的思考,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在情理之中,世界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讨论。但严肃的讨论终须回归理性轨道。理性告诉我们,这不应成为搞“脱钩”、推行保护主义的借口。事实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和企业长期选择的结果,是联通全球分工与合作的重要产业通道,人为搞“转移”“脱钩”,只会适得其反。

  今天我们面临供应链、产业链受阻的问题,既有疫情原因,更因为美国前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不负责任的极端做法,包括“断供”“脱钩”、关税战、贸易战,其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发酵。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国际社会成员相互高度依存,彼此利益交融。我们认为,开放是打通供应链各环节的关键,是通向进步与繁荣的钥匙。筑起高墙不仅将失去墙外的资源与市场,也会遏制墙内的竞争与创新。包括中国与欧盟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要坚持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摒弃保护主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欧盟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欧盟网联系。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4小时服务咨询热线

400-808-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