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11月30日报道,欧盟将力争到2027年动员3000亿欧元(340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基础设施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报道称,根据这一战略的最终草案,欧盟的“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将于周三公布,将概述在数字、交通、能源和医疗项目的支出。
“欧盟将以公平和优惠的条件提供融资,以限制陷入债务困境的风险,”草案称,合作伙伴必须“遵守法治,维护高标准的人权、社会和工人权利,尊重从国际规则和标准到知识产权的各种规范”。
为给该计划提供资金,欧盟将动用其“欧洲可持续发展基金+”(EFSD+),该基金可提供400亿欧元的担保能力,并将从对外援助计划中提供高达180亿欧元的援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早先在《环球时报》撰文称,欧盟“全球门户”战略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一方面是欧盟在对“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中,竞争心理而非合作意愿逐渐占了上风。
另一方面是在进入“地缘政治节奏”后,欧盟逐渐强化了所谓“战略思维”,并将其注入各项内外规则制定、条约缔结和战略设计,更新、升级甚至一定程度上抛弃原有经贸合作规则的路径日益清晰。
崔洪建认为,“全球门户”战略的核心,一是要帮欧盟找到地缘定位和能力定位,追求欧盟的全球性视野和影响,在数字、交通、能源和贸易等领域维护利益并提高竞争力,巩固其作为世界经济、科技一极的中心地位。二是要帮欧盟站住国际道义制高点,将“促进可持续的环境标准和民主、人权、规则等价值观”强力赋予上述领域,试图将欧盟的市场能力、规则制定权和外交工具运用到极致。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