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俄罗斯RT发表评论认为,周三,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拟议的3,000 亿欧元欧元基金,用于承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名为“全球门户”。
该项目力求成员国和私营部门的金融家联合起来,投资于满足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需求的“替代方案”。与此同时,西方国家都在提议新品牌来“对抗”中国大规模的海外基础设施融资,包括美国的“重建得更好”以及英国在 Liz Truss 领导下宣布的规模小得多的计划。似乎当时的西方议程是一个多边但又是个别的项目,所有项目都旨在对抗北京。顺便说一句,他们似乎也给人一种印象,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们不会真正关心发展中国家。
正如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所指出的,尽管它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影响力争夺战,没有任何隐瞒。但当然,陪审团出来了,它真的是一个“替代方案”吗?他们能否成功实现他们的宏伟愿景?简单地说,答案是“不”。总的来说,在这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争夺战”中,欧盟是地位最差、最不适合的参与者。出于多种原因,该项目永远无法兑现其承诺,更不用说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高度组织化的口号竞争了。
为什么这样?答案与其说是结构性的,不如说是政治性的。这是一个“如何”而不是“如果”或“为什么”的问题。理想情况下,为什么任何国家都会拒绝欧洲增加的基础设施支出?无论您站在中国的哪个位置,这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德国以其工程实力而闻名。法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是一个成功的国家,中国与他们一起参与本国的核能计划是有原因的。欧洲有质量、经验和成功。但这与试图单枪匹马地组织一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有远见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不同,是吗?考虑到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组织方式,以及他们计划如何实施这些项目,它必然会遇到麻烦。
[欧盟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